最新动态
转自福建红十字:“95后”医生:让生命互助成为最美守护
“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践行医者初心和使命,却也为我平淡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!”
发出这声感悟的是福州“95后”医生马泊尧。2025年2月20日,他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,成为全国19430例、福建省第492例、福州市第139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他的捐献行动,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打开了生命重启之门,让生命互助成为了最美守护。
马泊尧是福州佑联骨科医院的医生,从医学生到成为真正的医生,“救死扶伤”四个字早已刻进骨子里,“助人为乐”成为日常习惯,他不仅积极参加无偿献血,在疫情期间还主动投身抗疫志愿服务,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与责任担当。曾经因为一部白血病纪录片,他萌生了捐髓救人的念头,片中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家属的无助,让他深受触动、记忆深刻。坚信“多一人入库,患者就多一分希望”,深思熟虑之后,他在2023年2月的一次献血中毅然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“入库的过程十分简单,只要到血站或献血点,填写一份表格,留取血样用于配型就可以了。”马泊尧回忆道。没有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,捐献者与受捐人从“素不相识”到“血脉相连”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。很幸运,不到一年时间,马泊尧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很快配型成功,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,但更多的是期待。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马泊尧,他是患者的唯一供者,询问他的捐献意愿,马泊尧十分激动,“救死扶伤,不辞艰辛,执着追求,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!”萦绕耳边的医学生誓言在此刻突然具象化了,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也在此刻产生了共鸣,他立马答应捐献。
我命由我不由天,不负诺言不负卿。答应捐献后,马泊尧主动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,加强运动锻炼,确保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实现捐献。然而,准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。出于对捐献方式是“抽取骨髓”的误解与担心,他的捐献决定起初遭到了家人的反对,马泊尧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耐心地解释捐献流程和采集操作,分享相关记录视频,向家人科普捐献案例,化解了家庭疑虑。在采集高分辨血样前,马泊尧不慎负伤,但即便“一瘸一拐”行动不便,他还是坚持准时到指定医院采血,一刻也不敢耽搁,“我不想因为这点伤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,希望能顺利实现捐献,患者和家人能早日脱离苦海。”
为保障捐献顺利,他在佑联骨科医院和领导同事的支持下,提前调整工作安排,腾出时间做捐献准备。“这是救人的好事,放心去做吧!”带着大家的助力与祝福,他坚定笃信、满怀期待地迎接捐献倒计时。2025年2月17日,在佑联骨科医院院长和同事的陪伴下,马泊尧迫不及待地来到定点采集医院,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见证下,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。当天,护士小姐姐在他的手臂上扎入第一针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,接连注射四天,将马泊尧骨髓腔内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,以便采集。
2月20日,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,医护人员启动细胞分离机,为马泊尧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,血液在他的两只手臂之间循环四个多小时,在分离机的作用下将造血干细胞慢慢汇集到采集袋里。这袋珍贵的“生命火种”,一经采集完毕,立即由专业人员护送至患者所在的医院,为患者打开了生命重启之门。
“是您,这位素未谋面的英雄挺身而出,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。您的捐献决定,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更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温暖与美好!我承诺,将带着这份珍贵的爱,积极面对未来,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,接力传递爱与希望。”这封来自血液病患者的亲笔信,在采集当天送到了马泊尧的手中,聆听完患者的心声,马泊尧默默地为患者祝福,“即使这个世界破破烂烂,也总有人愿意缝缝补补,让生命互助成为最美的守护。请坚持治疗,愿早日康复!”
马泊尧的捐献,不仅为患者带去重生希望,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。他说:“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科学、安全,捐献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,却能挽救一个生命、一个家庭。”马泊尧希望通过自己和每一位捐献者的行动,影响更多健康适龄青年积极加入资料库,用微小善举点亮他人生命之光。